新闻中心

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

“里耶秦简”中的故事之七丨“赳赳老秦”的军事装备

/山里人

 

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,国力日益强盛,军队更是所向披靡。人们号称其“赳赳老秦”,后世则称其曰“虎狼之师”。

 

然则,军队的强大离不开国家的强盛,秦军之所以所向披靡,除了将士们的勇敢,更有军事装备的先进。在大多数战场上,这也必然是决胜的关键。

 

关于秦军的军事装备,里耶秦简中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佐证。其中,一枚军需仓库简牍这样记载:遷陵庫RR,甲三百卅九,甲兜廿一,鞮瞀卅九,胄廿R,弩二百五十一,臂九十七,弦千八百一,矢四萬九百R,戟二百五十。

 

从上述简牍中,我们可以得知,迁陵县的这个军需仓库中放有甲339付,甲兜21只,鞮瞀39双,胄20多顶,弩251张,臂97个,弦1801条,矢40900多支,戟250把。这其中的“甲”就是铠甲,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护身服装,多用金属片缀成;“甲兜”与“胄”应为头盔,打仗时用于保护头部,“甲兜”应为兜鍪,是铜或铁质的,“胄”应为皮质的,虽都为头盔但因制作的材质不同而有所区别;“鞮瞀”应为军用鞋子,“臂”和“弦”应为弩臂、弩弦,“矢”应为箭,“戟”是古代兵器,是戈和矛的合体,秦代的制式装备。

 

据有关专家学者认定,迁陵县这个军需仓库的物质,足可装备500人,而且个个士兵在当时都称得上装备精良。“赳赳老秦,死不休战!秦有锐士,谁与争锋!”当时的秦军身着盔甲、手持盾剑装备,其品类完备,制作精密,则十分讲究。护身为革、札结合的花甲,其胸、背、肩部分为皮革;腹及后腰的中心部分是金属小札叶;前甲呈倒三角形,长垂膝间;后甲平直齐腰。武器装备主要有战车、弩弓、刀剑、长戟等,特别是秦弩,有单弩、连弩、强弩、排弩,强弩的射程可达900米。秦剑更是一种锐利的刺杀兵器,长达近百厘米,足足比其他六国的剑长了30厘米,而秦国的长戟,长达6.3米,远优胜于六国的长矛。这,都需要大胆的创新和精湛的冶炼技术。

 

秦始皇陵的兵马俑,被誉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,其实,它更多的是秦王朝军事装备的淋漓展示。兵马俑身着铠甲、头戴长冠,手持戟戈、刀剑、弓弩,威风凛凛。他们分步兵、骑兵、车兵三大类,或站或蹲或骑马或驾车,根据实战需要,不同兵种军事装备各异。

 

之前,有学者做过研究,说是兵马俑中大部分士兵身穿铠甲,其披甲率超过80%。但是,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个披甲率太高。因为,据《太白阴经》记载,在唐王朝时,军队能达到60%披甲率,就已经是非常高的比例了。而秦军80%的披甲率,这应该是秦始皇禁卫军的军事装备,而不是全部部队所能达到的比例。

 

然而,里耶秦简中的迁陵军需仓库,一共可以武装500名士兵。这500人中就有370件铠甲和80多件其它防护装备,其披甲率为74%。迁陵县是一个地处秦国边陲,则刚征服没多久的地方,这里的士兵只是二线驻防部队“乘城卒”,主要执行地方安保的任务。而二线部队的披甲率就如此高,那么,一线作战的部队其披甲率岂不更高。因而,铠甲的装备量能达到70%以上,这充分说明秦军高披甲率不是某支军队的特例,而是一个比较普及的情况。这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秦国军队的装备是完备的,并非传说中那样赤裸上身手提人头的疯狂野蛮之军。

 

在里耶古城遗址,还出土过一件非常精致的弩机,与秦王朝迁陵军需仓库中的弩、矢存储相对应。说明“弩”这种武器装备,应是当时秦军的必配武器装备之一,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张。

 

据说,秦将蒙恬率秦军抗击匈奴时,就是用秦弩打败对手的。《史记·始皇本纪》记载,因燕地方士卢生进献图书曰“亡秦者胡也”,秦始皇回到咸阳后,便派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人匈奴。然而,匈奴骑兵高速冲锋时,强悍的秦军步兵却难以抵挡,怎么办呢?从历史记录来看,是一种叫秦弩的远射兵器,在当时的战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,将匈奴骑兵射杀击败。与弓不同,秦弩用一只手的力量就可以上弦。专家估计,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达到300米,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。

 

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,其功效就在这设计非常精巧的弩机中。秦军的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,让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,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,这恰恰是弩对弓的优势之一。拉弓需要用很大的力气,且耗时也更长。可以推想,秦军在与匈奴骑兵开战后,万弩齐发,纵使骑兵再快也没有弩箭的射速快,不等匈奴骑兵冲到秦军阵地,便早已被一支支秦驽射中倒下毙命。

 

里耶秦简中还有一则记录,说是一个叫“僚可”的士兵逃跑,就携带了两张弩,四条弩弦,二百支箭,一把钜剑,因其所带武器装备不少,危害很大,秦代官府便在全国进行通缉抓捕。这位逃兵“僚可”,就像一个持弩带剑的弩手形象,出现在我们面前,是不是和我们参观“兵马俑博物馆”中的弩手一个样呢?!但是,由于“僚可”是逃兵出逃,并不能确定这个弩手是否披甲,也就无法判断是类似于兵马俑一号坑的无甲弩手,还是类似二号坑的披甲弩手了。

 

迁陵县府不仅有军需仓库,还有武器制造的作坊。里耶秦简中就有相关记载:“赣弩用白布丈七尺,灑桼用白布七尺,大一七弩,大二件将,小六頡卌弩,RRR弩傳榦。”其意思是说,制作弩用七尺白布来缠绕弩臂加固,用过滤的清净之漆涂刷,大的一次可漆七弩,两个零部件,小的分六次可漆四十个驽臂,然后待其凉干。只因此简牍空缺许多字,其意只能猜测而已,但大体意思应为弩的制作或修复。

 

当时,迁陵县军需仓库还向外地输送武器,其中一枚简牍这样记录:“遷陵已计:卅四年余见弩臂百六十九,凡百六十九。出弩臂四输益阳,出弩臂三输临沅,凡出七,今八月见弩臂百六十二。”这是迁陵县军需仓库的物质统计表,秦皇三十四年,向益阳输送了四张弩臂,向临沅输送了三张弩臂。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载,益阳应为秦县,在今益阳市北洞庭湖边;临沅应为秦县,在今常德市西沅江岸边。秦昭王二十九年(公元前280年),司马错率秦军从巴蜀溯乌江而上再进酉水,然后再进沅江入洞庭湖到长江,直捣楚国的都城郢,酉水岸边的迁陵县便是秦军存放军事装备的重要中转站和补给点。

 

古代有军事家把兵器分为两大类:一是劈刺类;二是投掷类。在冷兵器时代,世界各国的军队一般都把士兵分成肉搏手和射击手,分别装备劈刺武器和投掷武器。兵马俑阵容就是这类标配,肉搏手持戟,是为劈刺武器;射击手持弩,是为投掷武器。所以,迁陵县军需仓库里的兵器主要以弩和戟为主,也正是这种世界公认兵器标配的体现。